来源:还看今朝网 www.hkjzhao.com 编辑:泽鑫
1、榆溪河两岸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这是清代诗人高鼎描写春天的句子。诗中描述的拂堤、杨柳在以前都不是我们榆林这座沙漠城市的景色。可现在,只要你有闲情逸致沿着榆溪河走上一圈,就会发现,拂堤、杨柳这些书本上所描述的情景,它已经出现在榆林城内,就在我们身边。榆溪河成为我们榆林人集休闲、娱乐、活动于一体的游乐场所,已经成为古城的一道亮丽风景。
站在广济桥头放眼望去,眼前是一片绿汪汪的河水,不远处的橡皮坝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的蓝,这就是我市第一座橡皮坝工程。它的作用是蓄水,平时可以形成一个湖面。汛期,还可以放气排洪。据了解,在整个榆溪河综合治理工程中,将有4座橡胶坝用来蓄水、造湖。在榆溪河畔居住的一位大爷在说:“有了这个橡皮坝工程,蓄水、造湖,淹没乱石杂草,在湖面上投放一些游船等娱乐工具,不但可以改善榆溪河的环境,还可以带动榆林市经济的发展。”
榆溪河的防洪标准将在20年一遇的基础上提高至50年一遇。蓄水工程在河道内形成长3.8公里,宽60-100米,总面积近30万平方米的连续水面。即保证了河道两岸防护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两岸的绿化美化带结合水面又可使河道治理段的生态环境、局部气候、自然景观等方面大为改善。滨河公园及沿河景观带将提高沿河地区的环境质量,使城区的市容市貌彻底改变。届时,工程将为当地居民营造出一个“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花草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景观。
榆溪河的绿化总面积计划为105亩,它包括榆溪河两岸和榆溪河两侧绿化、榆溪河西岸沙坡地区绿化、榆溪河中隔墙湿地等部分。榆林市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C,极端最高气温39°C,极端最低气温-32.7°C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漫长,雨量稀少,多年平均降水量406.8毫米,无霜期150天左右,气象灾害较多。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霜冻、大风、暴雨、冰雹等灾害发生,对植物生长十分不利,绿化科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计划投入常绿针叶树2763株、落叶阔叶树7568株、灌木90272株(其中花灌16792株)、宿根花卉1358平方米,总共46个品种。
榆溪河畔将成为“四季有绿、三季有花、赛似小江南”的绿意盎然、临河亲水的滨河公园。这在以前是我们榆林人想也不敢想的事,现在的榆溪河两岸有了靠水走廊,设置着亭台、护栏、供游人休息的座椅,青石铺地,人们可以随处休息游玩。仲夏之夜,走在榆溪河边的小道上,微风吹来带着河水的气息,让人觉得无限惬意。
2.城市广场
榆林市世纪广场位于榆林古城中心,新建路与钟楼巷交汇处。东至新建路,南至钟楼巷,西至长城路,北至军分区南围墙。南北长394米,东西宽304米,总面积11.8万平方米,约177亩,是本市最大的广场。世纪广场是集休闲娱乐、文化活动、旅游购物为一体富有时代气息的综合性广场。世纪广场由入口广场、雕塑广场、商业广场、喷泉广场、体育运动场、休闲园林绿地六大部分组成。广场中水面面积13000平方米,绿地面积45000平方米,占广场总面积的49%;各类铺装面积52622平方米,占广场总面积的45%;商业建筑用地7378平方米,占广场总面积的6%。
入口广场包括入口空间、台阶式花池和具有民族风格的门架、图腾柱勾画出广场的主轴线,起到引导游人的标志性作用。
雕塑广场位于广场东西轴线与南北轴线的交汇处,通过围合的平台突出表现了主题雕塑的重要地位。雕塑的名称是《世纪争辉》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创作,表现了榆林人民热情开放,团结进取的奋进精神,在整个广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商业广场分别位于南北商业楼前,通过下沉式布局,突出体现仿古明清建筑商业楼的层次的独特魅力,为建筑达19000平方米的商业楼起到疏导购物人流的功能。
喷泉广场位于广场南北主轴线上雕塑广场南侧,面积8000平方米。中心为1200平方米的音乐彩色喷泉。由十二种水形组成多种水造型,有直上、高喷、直流花蓝、涌泉、摇摆、孔雀开屏、雾化扭摆等。喷水气势壮观、活泼、造型别致。特别是雾化能净化空气,给人一种清新感觉。在夜间彩色灯的衬托下,五光十色给人们一种美的享受。
体育运动场建有300米塑胶跑道和人造草坪足球场,供市民体育锻炼和全民健身活动、以及老城区内中小学举办小型体育运动会。
在广场内建有大量的自然绿地,下沉式小广场、围树座椅等供游人休闲。广场西北部以13000平方米的莲花池水体为中心,设有曲廓、水榭、曲桥、亭台、花架等建筑与小山、园林绿地、浅溪等传统园林景观及古城墙共同组成曲径通幽,步移景换的自然景观。整体布局错落有序、巧夺天工、各具风采、引人入胜。
世纪广场追求以人为本,人景相融的现代城市理念,从各个角度都有不同视觉美感与立意,从而构成一个气势雄伟、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既地方传统气息浓郁又有表现现代技术手段的新时代广场,是广大市民休闲娱乐购物的好地方,将成为榆林市的标志性广场。
榆林市世纪广场由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神木县神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承建。工程于2002年9月开工,2003年9月完成文体工程,2003年10月1日对市民开放投入使用。
3.红碱淖
神湖红碱淖------神湖风景区位于神木县西北部,地处鄂尔多斯草原与毛乌素沙漠的交汇处,水域面积54平方公里,是陕西省最大的内陆淡水湖,素有“大漠明珠”之美称。
此风景名胜区规划总面积为11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67平方公里,陆地面积45平方公里,即以红碱淖为中心,向红碱淖最高水位线以外延伸一公里范围内的整个区域。红碱淖面积为67平方公里,湖岸线长43.7公里,东西最宽处10公里,南北最长处12公里,最大水深10.5米,平均水深8.2米,状似不规则的三角形,湖内有一个面积580亩的半岛--红石岛,岛上沙滩洁净,沙生灌木丛生,有白天鹅、鸳鸯、海鸥等30多种野生禽类在这里繁衍或栖息。
神湖四周有七条季节性河流常年注入,蒸发量与补给量基本平衡,水位比较稳定,湖面烟波浩淼,灵气腾腾。环湖10公里范围内及注入河流域均无重污染企业,湖的东西两侧均以草原牧场为主,水草丰
盛、牛羊成群,湖的南北两侧以半固定沙丘、滩地为主,沙丘、滩地上有以沙柳、沙打旺为主的大面积防风固沙林带,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蓝天白云下浩瀚的湖水,洁净的沙滩,水草丰盛、牛羊成群的草原,起舞的飞禽,初升的旭日,迷人的晚霞及气势磅礴的惊涛等一起构成了神湖风景名胜区独特的自然风
光。
4.镇北台
镇北台是明长城遗址中最为宏大、气势磅礴的建筑之一,是长城三大奇观(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之一,有“天下第一台”之称,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的结晶。
镇北台------位于城北4公里之红山顶上。据险临下,控南北之咽喉,如巨锁扼边关要隘,为古长城沿线现存最大的要塞之一。台呈方形,共4层,高30余米。台基北长82米,南长76米,东、西各64米,占地面积5056平方米。台之各层均青砖包砌,各层台顶外侧砖砌约2米高的垛口,垛口上部设有瞭望口,各层垛口内四周相通。其第一层周围有屋宇环列,乃当年守台将卒营房,至今基座尚存。紧依台北下方建一方形小砖城,名款贡城,是当年蒙汉官员接待洽谈及举行献纳贡品仪式的场所。
5.红石峡
红石峡生态公园是国家3A级旅游区.是塞上自然人文名胜红石峡系列景观的一部分,无定河的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