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网www.hkjzhao.com 责任编辑:刘祥芬
1.我原谅你了
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
当孩子在某件事情上有所失误时就说:我原谅你了。
2学会用这句话激励孩子:
有一位果农承包了一个果园。一天,果农给儿子一把斧头,要他到果园里去砍伐杂树。他叮嘱儿子:要砍掉杂树,但不准动一棵果树。儿子答应着向果园里走去。
到了果园,儿子挥动斧子,不停地砍伐各种杂树,可一不小心砍倒了一棵苹果树。他想起了父亲的嘱咐,心中忐忑不安的。
儿子砍断了一棵果树,被爸爸发现了。傍晚时分,他来到果园,站在正在继续劳动的儿子身边,装作不知道的样子,故意问道:“没砍掉果树吧?孩子。”
听了父亲的问话,儿子认真地对父亲说:“我不说谎。爸爸,怪我粗心,砍掉了一棵苹果树。”
儿子的诚实,使做父亲的感到很欣慰。他用鼓励的口气对儿子说:“好!你砍掉了苹果树要批评。但是你不说谎,我就原谅你了。因为,我宁可损失一百棵苹果树,也不愿意听你说谎话!”
当孩子告诉你,他数学只考50分时,先别对他动怒,给他一个接纳与同情的关怀,让他知道答错的原因,然后对症下处方。一个没有责难的温暖情境,孩子会知道他实在没有抵赖、撒谎或逃避的必要。
列宁小时候有一次把别人刚刚送给姐姐的尺子折断了,他马上把这事告诉姐姐,并表演了
他是怎样在膝盖上把尺子折断的。姐姐非常生气,可是妈妈却提醒她要看最本质的东西。这件事就这样了结了。还有一次是舅妈家的一只长颈玻璃瓶被打碎了,母亲已经猜到是八岁的列宁干的,使她伤心的是儿子没有承认这一点。舅妈问:“是谁打碎了玻璃瓶?”所有的孩子都齐声喊道:“不是我!”列宁也跟着喊“不是我”。这样一来,事情就复杂了:要么承认打碎了玻璃瓶,要么承认说谎话。最简单的办法是揭穿谎话并给以处分,但是母亲没有这样做。在她看来,重要的是儿子是不是意识到自己的过失,是否为自己的不诚实感到难为情,她希望帮助儿子激活自己的良知。母亲耐心地等待着,悄悄地察看儿子的动静。凭着母性的辨别力,她觉察到儿子在受良心的谴责。终于有一天临睡之前,她走到儿子面前对他表示爱抚时,儿子突然大哭起来:“我骗了舅妈,说玻璃瓶不是我打碎的。可它是我打碎的!”这时,母亲笑了,她感到高兴的是,在儿子身上发生的精神搏斗中,诚实的因素取得了胜利。母亲和蔼地对列宁说:“我原谅你了!”
原谅孩子的过错,可以让孩子更好地认识和改正过错,避免少犯过错,或不犯同类过错。所以,一句“我原谅你了”,让孩子得到一个宽容,同时也是给孩子改正过错的一个机会。
错误是生活中重要的部分。你给孩子的最好礼物之一,就是“犯了错误只要改正就好”的观念。它包括:道歉——愿意承认自己错了,并说“对不起”;开放——向别人解释我们原来的打算;说实话——爽快地承认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修复损坏的东西,赔偿损失。
詹妮丝走进儿子的房间,发现他很快地把巧克力包装纸塞到床下。事情很快清楚了,他从商店里拿了巧克力。李才德,我真为此难过。不付钱就拿走东西是偷,偷东西是不对的。你怎么改正?
我再也不拿东西了。—好。但这块巧克力怎么办?一我没法还回去了,我差不多都吃完了。
那你觉得你还能有什么办法?―我不知道。一它大约值一块钱。我想你得到商店解释一下,并从你的存钱盒里拿一块钱去赔。
(李才德的脸变白了)妈妈,你能不能替我去?
不,我没有拿走巧克力。你必须去给店主讲清楚。我可以陪你去。
好吧。
我们现在去怎么样?
现在!?
对。改正错误后你会感觉好多了。
当孩子承认和改正错误时,要给予他支持。
孩子是我们的镜子。与孩子打交道时,要给他做出榜样。如果我们毁约或忘记了一个承诺,应该道歉并把问题解决,别为自己寻找借口。让孩子了解错误怎样才能有积极的解决办法,而这个结果将使我们都达到真正的平衡和成熟。
在公安局工作的我,经常遇到许多因为情绪失控而造成恶劣后果的事情。接触到这些案例后,我经常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是否能够做情绪的主人?管孩子,说从不发火那是假的,但我发火过后就会后悔,告诫自己下一次一定要耐心再耐心。
后来我想了个办法,一想发火,就闭上眼睛默念一二三,什么时候把火气压下去了,再开口说话。试用几次,效果不错,只是孩子看到有些奇怪罢了。但是这种方法也有弊端,火气压住了,孩子虽然没有被斥责,但家长心里可是难受啊,谁有火不发心里不难受啊?所以我想还是自己的没有想明白。
仔细回想过去自己小时候,不是一样的淘气,干一些令父母怒火冲天的事情,父母管时,自己也是很逆反,埋怨父母怎么管得这么多啊?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加,才会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
所以,一些道理在孩子那里是需要一个时间的积累的,量变产生质变。在孩子的思想质变之前,父母需要做的首先是理解孩子,认识到小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的。然后才是疏通引导,把孩子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单纯只是斥责发火,往往会适得其反。父母在有这种思想之后,才会包容孩子的错误,不会因为孩子犯错而大动肝火,才能做到是自己情绪的主人。(李其志)
其次,爱会让她建立起安全感,让她获得足够的心理能量,也会让她拥有自信。今天在座的都是很用心的妈妈。我们可以逐渐地把自己的爱和关怀以及优秀品质传递给孩子。而且,对孩子来说,我们就是很好的榜样。关键是自己首先要自信、要有主见。
还有,不要总是很严厉地责备孩子:你怎么这么胆小呀,连这都不敢去,你看看人家!这样,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真的很胆小,以后就更不敢做事情了。
对待“小暴君”:理解正常的情绪发泄
孙进伟:我儿子有时候爱发脾气。有一次我们带他去商场购物,他和一位售货员玩得很好。后来,我告诉他该走了。售货员就跟他开了一句玩笑说:“你别走了,就留在这儿吧。”他就生气了,跟个小牛似的冲着人家就过去了,嘴里还喊着:“我要发脾气了!”有时候他自己就说:“我脾气可大了!”
李胜英:我女儿脾气也很大。有时候,我觉得她做得不对,便表现出不高兴的样子。看到我这样,她会比我先发火。我看她生气了就没办法了,于是就找别的话题来岔开。慢慢地她就乐了。
王勤:我小儿子脾气也特别大。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惹恼他了,他就会连哭带闹,也不说什么原因。我还要跟他猜谜,说对了他就点点头,说不对他就接着闹。这时候你要是不理他,他就能哭3个小时。必须要给他说好听的才行。
鲁杰:首先,我们要先纠正一种错误的认识:孩子是不应该发脾气的。实际上,和成人一样,当孩子遇到某件让他很愤怒的事时,他需要有一条宣泄情绪的通道。而且,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信息越少,人就越容易焦虑。相对于我们,孩子的信息要少得多。尤其是在孩子六七岁之前,他的大脑发育不全,包括智力、判断能力、社会经验还很缺乏的情况下,他的负面情绪往往找不到出路。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他发脾气也是正常的。
暂时还没有评论,当第一个评论者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