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访谈1

访榆林环保局长赵勇
浏览:178  

努力搞好环保工作,实践科学发展观    

为了那蓝格莹莹的天白格生生的云 

——榆林市开展环保工作纪实 

还看今朝网www.hkjzh.cn 编辑:罗宁


榆林市中心广场一角  

“这几年,榆林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空气更清新了,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这是榆林市民普遍的共识。不要污染的GDP!这不仅是榆林市委、市政府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明确目标,也是榆林人民对于蓝天碧水的深情拥抱。

通过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启动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工作,开工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全部关闭小兰炭企业,整合新建60万吨以上大型兰炭企业等工作,榆林各项环保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据国家环保部、省环保厅核查结果显示,2009年,榆林市共削减二氧化硫10718.5吨、化学需氧量2416吨,扣除增量,两项主要污染物分别下降2.2%和4.38%,超额完成省上下达的1.5%和3%的年度减排任务,较2005年同比下降3.1%和5.76%;榆林市城区全年空气质量好于二级的天数达336天,同比净增24天,增幅居全省第一。由2008年全省10个地级城市排名第六跃居至第四。全市各监测断面无Ⅴ类水质,无定河、窟野河、榆溪河3条主要河流污染综合指数较2008年明显下降,其中,无定河米脂断面水质在国家抽样监测中由上年的Ⅳ类改善为Ⅱ类,成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榆林环境质量最好的一年。通过开展“榆鹰行动”,年产60万吨以下的小兰炭企业一举彻底关闭,省上重奖500万元,并得到国家环保部的充分肯定。

   一、党委、政府领导,人大、政协监督,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保工作机制初步建立,为全面完成各项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是中、省领导高度关注榆林环保工作。2009年5月,国家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在榆林市检查工作时指出:“榆林在建设能源化工基地的同时,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省委常委、副省长洪峰在全省环保大会上,四次点名表扬了榆林,指出:“榆林空气质量改善更上一层楼,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与2008年相比,9个城市优良天数都有增加,其中榆林市增加幅度最大,为24天;府谷开始从“黑三角”到“金三角”向“绿三角”转变,成为全国资源富集区探索环保新道路的典型;省环保厅厅长何发理在9月份召开的全省重金属行业污染专项整治电视电话会议上,唯一点名表扬了榆林,指出:“榆林正在开展的榆鹰专项执法行动,声势大、效果好,搞得非常不错”;2009年12月26日,在与榆林市委、市政府工作座谈会上,省环保厅厅长何发理指出:“探索环保新路,转变发展方式,榆林按这条路子走下去了,府谷是最好的例子。”

    二是榆林市四大班子高度重视环保工作。榆林市委书记李金柱在市委二届五次会议上指出:“要高度重视环保工作,严格各项减排措施,深挖减排潜力,扎实推进污染减排”。并多次深入县区检查“两厂”建设、能源化工项目环保建设工作;市长胡志强在榆林市环保工作暨“双创”工作会上指出:“要将环保法律法规执行情况和环境质量控制情况纳入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体系,严格考核。对年度环保任务未完成,发生重特大污染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并向全市12县区人民政府和10个部门颁发了《2009年度环保目标任务书》。“6·5”世界环境日当天,胡志强在《榆林日报》上发表了题为《坚持科学发展探索环保新路》的署名文章,在榆林电视台发表了纪念“6·5”世界环境日的电视讲话。去年6月,榆林市政协主席白玉仁与副主席赵建国、刘洪及部分市政协委员,深入府谷、神木、榆阳等地,实地调研环保工作。榆林市委常委、副市长、环保领导小组副组长井剑萍先后多次召开市长办公会或环保领导小组会,专题研究两厂建设、小兰炭关闭、污染减排、专项执法检查等环保重点工作,先后13次深入县区、工矿企业检查指导环保工作。去年7月,由榆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白桂兰任组长、副主任曹世玉、鲍振明、冯九海、郭彦强、杨东明任副组长,抽调部分人大代表和环保专家组成执法检查组,深入8县区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活动。副市长、环保领导小组副组长王长安、万恒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和现场会议,要求煤炭、石化、国资委以及榆天化等重点部门和企业,全力抓好环保工作。

三是各县区、各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做好环保工作。2009年年初,榆林市各县区相继召开县区环保工作会,对年度工作任务进一步细化分解、落实责任,全力推进。府谷县通过大治理、大调整,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全国资源型地区探索环保新道路的典范。府谷县委书记张惠荣荣获2009年度“中华宝钢环境优秀奖”。榆林市环保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开展工作。

四是强化宣传,社会各界支持、参与环保工作。先后组织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华商报、榆林日报等11家新闻媒体开展迎国庆榆鹰行动塞上环保风采行、改革开放30年环境保护新成就、纪念“6·5”世界环境日、府谷环境变化等重大活动,榆林市广播、电视累计播出环保新闻报道400多条,创作了“奋进腾飞中的榆林环保事业”、“绿色文明新榆林”、“应对挑战攻坚克难保驾护航谱写新篇”等环保电视专题片,在中、省、市各类报刊杂志刊登环保方面的宣传报道350多篇。制作各种环保宣传横幅、条幅1000多条、宣传展板700多块,印制散发环保宣传材料16万份,全年参与环保宣传的人数达12万人次。深入开展绿色文明示范创建活动,建成市级绿色文明单位26个。

二、落实三大减排措施,污染减排工作稳步推进

实施工程减排。建成投运陕西德源府谷能源有限公司2号机组脱硫设施,完成榆林上河发电厂烟气脱硫设施设备安装并进入调试,全市火电脱硫装机容量达到530万千瓦,占火电总装机容量的86%,高于全国10个百分点,提前一年完成国家下达的10万千瓦发电机组脱硫设施建设任务。加强国华锦能、府谷清水川电厂、中电国华神木发电公司、神华阳光四大电厂脱硫设施运行监管。建成府谷、靖边、米脂3座污水处理厂;开工了定边、横山、吴堡3座污水处理厂;完成了子洲、佳县、清涧、绥德4座污水处理厂征地、招标、场地平整等前期工作;加强神木锦界开发区、榆林城区、神木县城3座生活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实施油区污水回注工程,新建联合站9个,新增回注井3020口,新增回注能力40万吨/日。

实施结构减排。按照“关小上大”、优化产业结构的总体要求,继续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全面完成年产60万吨以下小兰炭企业关闭任务;关停了神东公司自备电厂2×1.2万千瓦和神华阳光2×2.5万千瓦小火电机组。同时,加强对已关闭落后产能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大检查频次,严防污染反弹,推进结构减排。

实施管理减排。着力打造“一个平台”,建立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三大体系,完善季度报告、减排核查、联席会议、减排预警四个机制。加强循环流化床锅炉管理,完成了14户循环流化床锅炉限期治理,建成了规范的添料系统和DCS集散式控制系统;加强污水、烟气脱硫在线运行监管,建立减排预警机制,先后对4个县和1个企业进行了预警,全面推进管理减排。

三、实施四大环境整治工程,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实施“蓝天工程”。以禁烧烟煤和燃煤锅炉改造为重点,大力实施蓝天工程,着力推进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城区禁烧烟煤范围由上年的53平方公里;扩大到74平方公里;全年完成燃煤锅炉改造22台;累计改造174台。强化汽车尾气污染整治;建成榆林市汽车尾气监测中心,开展尾气监测工作。大力发展城市气化、集中供热,加强扬尘污染治理,榆林城区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实施“碧水工程”。以饮水安全为重点;加强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完成了榆林红石峡、神木瑶镇、横山王圪堵三个水源地划定和保护工作,开展了饮用水环境安全隐患大排查,加强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加大水源地水质监测频次,水质合格率达到100%。实施榆溪河、无定河、芦河污染综合整治,还开展典型乡镇饮用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工作。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企业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提高运行效率;确保稳定达标排放。无定河、榆溪河、窟野河3条主要河流化学需氧量浓度较2008年明显降低;榆溪河三岔湾、刘官寨、窟野河草垛山3个监测断面化学需氧量下降10%以上;综合污染指数下降26%以上,区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实施“宁静工程”。重新划定了榆林城区噪声功能区,开展噪声集中整顿,严查噪声扰民事件,为广大市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年均值分别达到54.1和67dB,全部优于“创模”考核指标。

实施“洁净工程”。建成投运了榆林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实施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综合处置率达到90%以上;建成横山、神木、米脂、府谷4座生活垃圾处理场,开工建设了靖边、定边等9座生活垃圾处理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

2009年9月,在榆林城区创建省级卫生城市验收中;涉及环保方面的10项考核指标全部达标,得到省上专家组充分肯定。在省环保厅组织“创模”技术调研中;“创模”27项考核指标中,有20项基本达标,7项有了突破性进展。据统计部门调查;市民对榆林城区环

我的购物车0 >

             声明 

还看今朝网作品严禁复制转载  否则将追究和承担法律责任

 版权属于还看今朝网所有 还看今朝网设计 专注互联网服务

 陕ICP080066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证第71031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