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继,男,汉族,1958年6月生,陕西佳县人,1975年7月参加工作,197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
1975年7月至1986年11月,任佳县乌镇干事、副镇长;1986年11月至1995年12月任佳县通镇镇长、党委书记;1995年12月至1997年3月,任佳县计划生育局局长;1997年3月至1997年12月任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7年12月至2001年10月任中共佳县县委副书记;2001年10月至2005年10月,任榆阳区委副书记;2005年10月至2006年9月,任榆阳区委副书记、常务副区长;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任榆阳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2007年08月至2010年9月,任榆阳区政府区长;2010年9月,任中共榆阳区委书记。 主持区委全面工作。
榆阳区区情概况
还看今朝网 hkjzh.cn 编辑:罗宁
榆阳区位于榆林市中部,与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市内的横山县、米脂县、佳县、神木县相毗邻,属典型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总面积7053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二位。明长城由东向西横贯区境,以此为界,长城以北属风沙草滩区,约占总面积的75%;长城以南属黄土丘陵区,约占总面积的23%;榆溪河由北向南纵穿全境,由此形成的河川区约占总面积的2%。
历史悠久沿革甚远。早在新石器时期,这里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在这里设有上郡置所。明成化年间修筑榆林城,从此成为北方边境的九边重镇之一。民国时期,陕北道设于榆林,统辖包括延安在内的23县。建国以来,设为县级建制,一直是榆林市委、市政府所在地。1988年,撤县改为县级榆林市。2000年,撤市改为县级榆阳区。现全区辖24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486个行政村,总人口4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9万人。
矿藏资源得天独厚。区境内煤炭资源储量为485.07亿吨,含煤面积达5676平方公里,规划井田面积799.5平方公里。区境北部是榆神煤田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储量321.29亿吨,含煤面积2951平方公里,一般埋深150——250米,主采煤层为4层,可采总厚度15米;区境西部是榆横煤田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储量162亿吨,含煤面积2664平方公里;区境东南部也有一定的煤炭储量,煤层较薄。区境内的煤炭均为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中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环保型煤。区境南部属榆米绥特大型盐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探储量760.91亿吨,预计总储量1.3—1.8万亿吨,含盐面积340.32平方公里,其中镇川主采区岩盐层埋深顶板2404米,底板2574米,岩盐单层厚11—24.8米,总厚131米,氯化钠含量达到95%,是优质的工业用盐和食用盐。区境南、西、北部均为陕甘宁大气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北部榆林气田资源储量786.22亿立方米,南部镇川35.8平方公里范围内已探明储量35.2亿立方米,具有含气面积大、纯净度高等特点,不用净化就能达到使用标准,是理想的城市用气和优质的化工原料。区境内的石油、高岭土、泥炭、砂岩等也有相当规模的储量。
水资源相对充裕。地上水有榆溪河、无定河、海流兔河、秃尾河等主要河流,年径流量为4.535亿立方米。有河口、石峁等27处中型以上水库,总储水能力为1.9亿立方米,年调水量约4500万立方米。地下水有小壕兔、牛家梁等10多处水源地,水调节量约为7.4亿立方米。剔除地上、地下重复水量后,全区拥有水资源9.135亿立方米。榆林城区的桃花水和普惠泉,是原地矿部鉴定的含锶和偏硅酸钙镁型优质矿泉水。与此同时,我区的土地资源较为广阔。总面积达到1058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35亩。其中,耕地120万亩,农民人均占有4亩;水地57万亩,农民人均1.9亩;非农耕地938万亩,占到总面积的88.6%。特别是北部滩区,地广人稀,资源富集,为发展林草畜牧业和建设大型工矿园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基础条件比较优越。以榆林城为中心,连接周边各市县、辐射区内各乡镇的交通道路四通八达,陕蒙高速公路、榆靖高速公路和西包铁道大动脉穿越区境,民航班机往返于西安、北京,村村实现通公路和85%的乡镇通油路,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区内供电与西北电网联网,架通330千伏和110千伏两条输电线路,建成350千伏、110千伏和35千伏变电站14座,保障了城乡用电。通讯网、广播电视网覆盖全区,固定电话拥有量14万户,每百人达到30部;移动电话拥有量19.6万户,每百人达到42部。区内有普通中学46所,其中省、市重点高中3所,小学275所,幼儿园59所,共有教师5952人,在校中小学生10.1万人。区内有各类卫生机构232个,床位2135张,卫生技术人员2946人,村级卫生组织覆盖率达到70%。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截至2006年底,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5.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1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1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35元,榆阳区经济实力连续两年跻身于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县(区)行列。
资源优势:
榆阳区资源富集,主要有五大资源优势。一是土地资源广阔。总面积70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40.28万亩,林地494.46万亩,牧草地328.18万亩,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较多。二是水资源的比较充裕。境内地面年径流量多年平均值为4.54亿立方米,地下水调节诸量为7.43亿立方米,全区拥有水资源量9.14亿立方米。拥有中型以上水库27座,总蓄水能力为18812万立方米,年调水量4500万立方米。三是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榆阳区是榆神煤田和榆横煤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探明原煤储量300亿吨,占预计储量的82%,且为优质环保煤。区境西部是我国大陆上最大的整装天然气陕甘宁大气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气东输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已建成国内最大的天然气化工厂。区境南部有国内外罕见的精品岩盐矿藏,氯化纳含量达到95%,已探明储量1.3-1.8万亿吨,占全国岩盐资源的13-18%。市区的“普惠泉”和“榆阳泉”泉水,俗称“桃花水”,为低钠重碳酸钙镁型天然矿泉水。同时,高岭土、泥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也有相当规模储量。四是农副土畜产品资源雄厚。榆阳区已成为陕西省第一养羊大区,养羊规模达154万只,年产毛、绒1000多吨,麻黄梁镇的白绒山羊基地已被农业部鉴定为优质品种繁育基地。粮食作物有3类、21种、126个品种,粮食年总产量稳定在4亿斤左右。东南部山区建成的10万亩大扁杏基地已开始进入盛果期,预计杏仁年产量可达到100吨以上。全区共有草本植物60多种,木本植物40多种,栽培作物79种,属灌丛草原植被区。五是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榆阳区自魏置上郡以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秦长城由东北向西南斜穿区境,境内“南塔北台、六楼骑街”展示出塞上古城独特的历史风貌。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台”的镇北台和全国最大的巨书宝库――红石峡闻名遐尔;集风景、艺术、宗教于一体的青云寺、黑龙潭、万佛洞、戴兴寺等古建筑依山居险,风景怡人。这些具有鲜明特色和丰富内涵的文物古迹与黄沙绿洲、羊群草地互相交织,呈现出一派大漠边关的奇异风景。
经济社会发展重点:
一、把“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农”问题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十一五”时期,必须站在更高层次上、着眼于更广领域,统筹考虑,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形成城镇带动农村发展、工业促进农业发展的新机制。
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继续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和市委、市政府的实施意见,认真兑现减免农业税和对种粮农民实行直补等政策,依法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生产经营自主权。
有效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尊重群众意愿,扎实稳步推进社会新农村建设。加大投入力度,财政支农资金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幅度,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坚持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便于农民生产生活、改善村容村貌、体现地方特色的原则,以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为主要内容,高起点做好村庄、民宅建设规划,统筹安排村庄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设施建设。“十一五”时期,按照“新农村”五个标准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村、新风尚的要求,加快以榆林城近郊、210国道沿线村庄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依靠科技,突出特色,积极推进建设农业优势产业带和优势特色产品基地,壮大支柱产业。坚持市场调节、农民自主发展、政府引导、数量扩展向质量提高转变,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