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访谈1

访榆林政协主席刘汉利
浏览:733  

刘汉利简介 

还看今朝网 hkjzh.cn  编辑:罗宁 


    刘汉利,榆林市委常委、榆阳区委书记。男,汉族,1956年1月出生,佳县人,197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2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1974年2月至1978年2月,佳县任中学教师;1978年2月至1982年1月,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并毕业获学士学位;1982年1月至1984年4月,佳县任中学教师;1984年4月至1984年6月,佳县政府办公室干事;1984年6月至1992年3月,榆林地委组织部干事、副科长、科长;1992年3月至1996年6月,榆林地区审计局副局长,期间在西北大学经济系研究生班学习;1996年6月至1997年12月,榆林地区财政局副局长;1997年12月至2001年7月,吴堡县委书记,期间在省委党校中青班学习;2001年7月至2001年11月,待分配;2001年12月至2005年5月,榆林市委秘书长;2005年5月至2006年元月,榆林市委常委、秘书长;2005年9月,榆林市委常委、榆阳区委书记。 2010年至今榆林政协主席。


关于榆阳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调研报告

 中共榆林市政协主席刘汉利

还看今朝网 hkjzhao.com 编辑:罗宁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期间,我先后9次深入我区12个乡镇、6个农口部门和两家农业加工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听取了区级分管领导和涉农工作部门的意见。通过调研与交流,我对全区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面临问题和今后工作方向有了新的认识,形成了《关于榆阳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调研报告》。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区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为抓手,不断加大涉农投资力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效益明显提高。全区粮食总产量达到4.4亿斤,实现农林渔牧总产值1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85 元,同比增长26.6%。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坚持不懈兴修水利、造林种草、封山禁牧,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2008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1平方公里,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739平方公里;2008年完成植树造林面积12万亩,累计造林面积达464万亩,2008年种草面积23万亩,累计种草面积125万亩,全区林草覆盖率达43%,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水土流失初步得到遏制,全区公路里程达到1300公里,实现乡乡通油路目标,47%的行政村修通油路;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100010,全区交换机总容量190万门,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

    二是特色农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近年来,我们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不断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开发和培育主导产业,初步建成全国白绒山羊繁育基地、全国大扁杏标准化建设示范区、全省养羊第一县区和全省养猪第一县区。2008年,全区羊子饲养量161万只、生猪饲养量102万头,畜牧业产值达到1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63%;玉米种植面积每年基本保持30万亩,实现产值2.8亿元;马铃薯播种面积20万亩,产值可达9600万元;小杂粮播种面积20万亩,实现  产值3600多万元;大棚蔬菜种植面积6万亩,可实现产值1.2亿元;除劳务输出外,羊子、生猪、玉米、马铃薯、小杂粮、大棚蔬菜六大特色产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三是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 “抓龙头、扩基地、拓市场、创品牌”的思路,重点扶持山立农贸公司、宝丰大扁杏加工厂等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集中扶持以麻生圐圙为中心的生猪养殖、麻黄梁为中心的白绒山羊养殖和寺伙沟为中心的大棚蔬菜示范园,建成百万亩沙棘示范区,20万亩优质小杂粮、10万亩优质马铃薯、千亩吨产玉米示范田和6万亩大漠绿色蔬菜高效农业示范区;引导麻黄梁养羊、马合养猪、红石桥养牛等产业协会和组织走向规范;培育出榆单九号、华丰蔬菜、大明绿豆、毛乌素香羔羊肉等多个省内外知名品牌。

    四是不断强化农业技术推广应用。重点实施了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五大工程”。一是畜禽良种改良工程。累计引进优质白绒种山羊8727只,建成陕北白绒山羊核心群育种户329户;引进英系长白猪、台系杜洛克猪等优良品种,推广沼液养猪、发酵床养猪等新技术,全区85%的生猪育肥时间缩短到5个月以下。二是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工程。几年来,共新修和改造畜牧兽医站19个,招聘补充基层兽医技术人员46名、防疫员514名,全区乡镇畜牧兽医人员工资实行了全额预算。三是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工程。在南部山区绿豆、谷子等18万亩小杂粮种植基地推广配方施肥、地膜覆盖、节水灌溉、优良品种引进等关键技术;在北部玉米主产区推广地膜覆盖、膜下滴灌等节水技术,2008年玉米地膜覆盖面积达到17.6万亩。四是“万名农民”培训工程。累计开展各类农业适用技术培训2650多场次,培训农民达26万人次,有效提高了我区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创富能力;2008年,培训农民3万多人次,劳务输出5.4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亿多元。五是现代农机具推广工程。2008年,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奖金600万元,推广各种农机具4600台,投放各类机械台班18.6万个,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8万千瓦;培育农机作业大户15个、农机合作组织6个,新建农机科技示范村18个,发展农机科技示范户1000户。

    按照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要求,我区在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瓶颈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我区农业生产仍以个体农户分散经营为主,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种养型项目多,深加工型项目少,农产品开发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尤其是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区内龙头企业少、规模小,带动能力弱;部分龙头企业缺乏资金和技术人员,研发新产品能力不强,发展后劲明显不足。三是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较低,特色农业质量标准检测监测体系建设滞后,农产品市场准人、产品标签标识等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知名品牌的产地认证工作还没有有效开展。四是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不规范,现有的农业合作组织建设起步普遍较晚,组织数量少、规模小,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较低;部分合作组织有效指导生产和销售的针对性、灵活性不强,辐射带动功能没有真正发挥出来。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榆阳区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做特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坚持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特色农业。首先要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坚持特色农业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产业优势相衔接的原则,配套协作、错位发展,合理配置和有效整合土地、能源、技术、劳动力、金融资本等要素,构建起政策相互对接、产品相互准入、资本自由流动、要素合理配置、设施共建共享的统一市场体系。其次要树立开放的发展理念。深入分析榆阳农业的比较优势,积极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战略,大胆引进发达地区新品种、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到国内大中城市设立农产品直销机构,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强力推进我区特色农业产业融入全国乃至东南亚的农产品市场格局。第三要树立大农业的发展理念。积极引导有条件的乡镇、村组大力发展食品加工、商贸、餐饮、旅游、农家乐等农村二、三产业,不断加强对现代农业综合效益的开发,努力拓宽现代农业发展的内涵和外延。第四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积极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和秸秆综合利用,推进全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要坚持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特色农业。一是加速畜产业品种改良,发展精深加工业,逐步形成农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格局。二是按照“种子供应优质化、区域布局合理化、市场销售组织化、加工经营规模化”的要求,做大做强、做精做特豆类、薯类等粮食产业。三是以市区为中心,以210国道沿线为重点,在牛家梁农场、鱼河农场和榆阳镇、牛家梁镇,青云乡、鱼河镇等乡镇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

    三要坚持用现代经营方式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化。着力扶持建设一批有规模、有影响、有市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和规范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依法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内部组织和结构,支持和引导成立经纪人协会、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流通业,逐步形成从镇川镇到市区,向北延伸到牛家梁镇、金鸡滩镇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培育壮大各类专业市场和特色产品集散中心,逐步建立和完善产地批发市场体系。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允许农民以土

我的购物车0 >

             声明 

还看今朝网作品严禁复制转载  否则将追究和承担法律责任

 版权属于还看今朝网所有 还看今朝网设计 专注互联网服务

 陕ICP080066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证第71031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