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访谈1

加快大转型 实现新跨越 为建设幸福榆林而努力奋斗 ---访榆林市委书记胡志强
浏览:704  

                              

                                           

                   要以“三严三实”弘扬新风正气,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访谈

   访榆林市委书记胡志强

              还看今朝网  www.hkjzhao.com  编辑:段泽申


    近期以来,我市根据省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关于第二批活动的相关要求和第一环节的重点工作任务,扎实搞好规定动作,积极创新自选动作,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取得较明显成效。我市重点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市委常委会带头开展主题活动,在米脂县高西沟村开展“感悟学习高西沟精神”主题实践活动,起到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全市开展“三访五促、为民服务”活动,活动覆盖全市所有乡镇、社区和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采取市级领导包县、部门包乡、干部包村的方式进行,从干部层面和组织层面实现“两个全覆盖”;市委常委班子和各县区委班子分别进行封闭学习,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纷纷采取集体学习、专题辅导、集中讨论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广大党员干部采取走亲访友拉家常听意见、座谈会讨论面对面听意见、畅通渠道“背靠背”听意见、深入基层听意见等形式访农村、访社区、访企业,摸实情、找问题、听意见,全市共征求意见建议八大类1206条,收集到基层反映的问题387条。

  胡志强指出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有序推进,做到启动迅速、准备充分、宣传到位、群众知晓率高。成效主要表现为学习认真到位,在市委常委的示范带动下,各级领导干部都能把自己摆进去,自觉对照中央“八项规定”,积极开展各项学习教育活动;征求意见广泛,通过广大党员干部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召开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以及“两代表一委员”座谈会、设立征求意见箱、公开监督电话、开展“三访五促”活动等形式听取群众意见;坚持边学边改,将边查边改、立说立行作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中之重来抓,强化工作机制,确保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有人过问、主抓、督办,取得实效。

  胡志强要求,要按照学习教育贯穿始终的要求,领导带头,在继续深入抓好学习教育的同时展开拓展学习,并采取自学、集中讨论、轮流辅导等多种形式增强学习效果。要坚持问题导向,既要解决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上、作风上、工作上的问题,又要解决好关系科学发展的长远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要统筹兼顾,处理好当前工作和教育实践活动的关系,做到两不误、两促进,全力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胡志强强调,省督导组对我市教育实践活动给予高度评价。督导组工作事关活动的真实成效,各督导组一定要吃透中央精神、省委要求,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杜绝不正之风,以强烈的责任感抓好各项工作。督导组要抓住关键不撒手、突出重点不放松,及时指出并帮助各县区、各部门改正问题。各县区、各部门要积极配合督导组开展各项工作,保证信访渠道的畅通,保护群众检举揭发的积极性,打击违法犯罪。

    胡志强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为各级领导干部改进作风提出了新的要求,确立了新的更高标准。榆林市委把学习贯彻“三严三实”作为当前的重要政治任务,迅速传达学习,班子成员集体驻村感悟“高西沟精神”,力促干部作风建设上台阶。

  下一步,我们将学深吃透、融会贯通,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为党员干部作出表率。要以“三严三实”弘扬新风正气,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化“三访五促、为民服务”活动,推进模范机关创建,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实施意见和市委十项规定、常委会十项公开承诺,完善纪检监察和审计机关查处案件协作配合机制,狠刹干部“四风”,抓好整改落实,促进新风正气常态化、长效化。要以“三严三实”破解发展难题,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市情,强化工作措施,集中解决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市场理念缺失、法纪观念缺失“三个缺失”问题,着力破解“榆林是经济发展较快的落后地区”的发展难题,加快打造榆林经济升级版,促进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协调发展。要以“三严三实”推动工作落实,认真贯彻落实新“27条”政策和省委巡视组整改方案,坚持稳中求进、统筹发展,全力以赴稳增长、惠民生、促改革、抓党建,奋力向建设富裕、民生、生态、文化、和谐的幸福榆林目标迈进,为建设“三个陕西”作出应有的贡献。


 

           今后五年发展思路和目标 

 

            ------榆林市委书记胡志强


             还看今朝网 www.hkjzhao.com 编辑:高洁


     今后五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也是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综观国际国内发展大势,一方面,全球能源供应紧张的形势短期内不会改变,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时期,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和供求格局在短时期内不会改变,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陕甘宁革命老区、呼包银榆经济区和蒙陕甘宁能源“金三角”进入战略层面,为我们加快发展带来重大政策机遇;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复苏存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为重点的新一轮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也使我市持续跨越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审视榆林,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五年的快速发展,我市形成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发展后劲和协调性增强;基础设施的改善,延伸了发展半径,拉近了与发达地区的空间距离,为我市持续跨越提供了条件、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我们的经济总量仍然不大,产业层次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南北失衡问题较为突出,城镇化水平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水资源短缺、交通滞后、生态环境脆弱,资源开发带来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居民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社会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任务艰巨;社会矛盾日益增多,社会建设和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党的基层组织、民主法制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干部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准确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切实抓住用好机遇,努力迈出转型发展、持续跨越的更大步伐。    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经济强市、西部文化大市、塞上生态名市三大目标不动摇,强力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建设,着力提高统筹发展和创新社会管理能力,加快大转型,实现新跨越,建设幸福新榆林。    主要奋斗目标是:到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0亿元,年均增长14%;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1180亿元、380亿元,增长20%、19%;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完成1万亿元,年均增长20%;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4万元和1.22万元。    ——建设富裕榆林。坚持转型跨越,发展的内生动力显著增强,发展方式明显转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建成,创业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竞争力不断提升;城乡居民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收入增长长效机制不断完善,中等收入人群比重提高;地方财力大幅增加,社会财富更加充裕,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建设民生榆林。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城乡、区域、贫富差距缩小,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城乡就业更加充分,教育现代化步伐加快,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保障水平大幅提升,住房保障实现基本覆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生活质量再上新台阶。    ——建设生态榆林。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

我的购物车0 >

             声明 

还看今朝网作品严禁复制转载  否则将追究和承担法律责任

 版权属于还看今朝网所有 还看今朝网设计 专注互联网服务

 陕ICP080066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证第71031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