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访谈1

榆阳区把文化产业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位置 ----- 榆阳区区委书记苗丰 区长贺利贵
浏览:550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访谈


                                                还看今朝网 www.hkjzhao.com  编辑:高洁


  近年来,榆阳区抢抓西部大开发、陕北能化基地大建设的历史机遇,建园区、上项目、兴产业、惠民生,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未来的发展,榆阳区面临三大主要任务,每一项任务中,文化产业建设都是硬指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产业必须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争当陕北能化基地建设的排头兵,文化软实力必须要成为核心竞争力;主动转型的先行地区,文化产业必须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榆阳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蕴厚重,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悠久的发展长河中,积淀了游牧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相互包容的人文底蕴;在长期的南治土、北治沙生态建设和陕北能化基地大开发中,又开辟了农业文化、生态文化、工业文化、城市文化的崭新空间。可以说,榆阳区是一个既富有历史沧桑感、厚重感,又充满现代活力和包容性、成长性的文化大区,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潜力。但不容忽视的是,煤炭“黄金十年”的高利润时期,相当数量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集中到煤炭领域,对其他产业的成长产生了明显的“挤出效应”。要想改变干部群众普遍存在的煤炭依赖思维,下定决心发展文化产业,对于榆阳区的决策者来说,无疑需要更大的直面问题的胆识和勇于担当的气魄。

  榆阳区委书记苗丰说:“未来的区域发展方位中,作为呼包银榆经济区发展规划、能源金三角发展规划、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等6个国家级战略规划覆盖的榆阳区,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更应该成为区域文化创意写意基地,物质上富裕起来的榆阳人更应该是思想文化精神上的富有者,支撑榆阳转型升级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更不能没有文化旅游产业。”   

榆阳区区长贺利贵说:“按照‘调结构、转方式’的发展思路,依托榆林中心城市优势,榆阳大力发展家居建材、商贸物流、文化旅游、汽车销售、社区服务、电子金融等第三产业,取得良好成效。在文化旅游方面,初级旅游看表象,高级旅游看内涵。在注重挖掘当地特色饮食、民居、曲艺、民俗等多重文化内涵的同时,对境内自然资源,包括新时期开辟的生态资源、农业资源、工业资源进行策划和包装,丰富旅游内容,彰显地域特色,提升旅游档次。” 

当然,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不仅仅需要文化活动造势、旅游线路牵线,更需要依托项目来推进,通过项目来支撑。榆阳区统筹考虑文化艺术、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精神文明建设,超前谋划实施了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文化项目。

  一批批重大文化项目的上马,更加丰富了榆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和抓手。

  榆阳区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更加统一,思路更加清晰。榆阳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文化产业建设,明确四条发展原则,一是用市场经济模式发展文化产业,培育开拓多元化、多层次、富有包容性和成长性的文化消费市场;二是衔接好上位规划和其它各项专题规划,体现榆阳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特征,编制“十三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三是注重文化与农业、工业、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融合发展,文化里有产业,产业里有文化;四是把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平衡,处理好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同时,明确了制定一个产业规划,落实一批重点项目,建好一个文化园区,培育一批文化企业,开辟一批旅游线路,配套一批优惠政策,培养一批文化人才,创作一批文艺精品,搞好一批文化活动的“九个一”重点任务,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榆阳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框架和突破路径。

  区委书记苗丰说。“文化产业发展事关国民经济发展整体品质,要把文化产业作为区委统揽全局的一项重点工作,把文化因素、文化精神、文化品格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中,把榆阳底蕴深厚、多元丰富的文化资源发挥到淋漓尽致,为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强劲动力。”


我的购物车0 >

             声明 

还看今朝网作品严禁复制转载  否则将追究和承担法律责任

 版权属于还看今朝网所有 还看今朝网设计 专注互联网服务

 陕ICP080066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证第71031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