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授稿3

【事业】人生境界
浏览:661  

专家授稿:

                                    还看今朝网 www.hkjzhao.com   编辑:高洁


    这个说法是冯友兰提出来的,之前我一直比较熟悉的是王国维的“三境界说”。对境界一词,冯友兰先生的看法是,宇宙人生对于人所有底某种不同底意义,即构成人所有底某种境界。归纳一下,人的境界可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自然境界的特点是率性。此种境界的人,虽不能说是不识不知,但却可说是不著不察。所谓不著不察,也就是说没有清楚底了解。功利境界中的人是最多的,所做的事情,归根结底都是为自己有利。当然,也有不少行为不仅利己,而且于他人有利,甚至可能于天下有大利。如秦皇汉武,都是盖世英雄,但其境界是功利境界。道德境界中的人做事的原则是为义,求社会的利的行为,便是行义。在功利境界中,人的行为以“占有”为目的,而在道德境界中,人的行为以“贡献”为目的。天地境界是最高境界,到了这个地步,不仅完全知性,而且知天。人不仅是社会的一部分,而且是宇宙的一部分。人不仅要为社会做贡献,而且要为宇宙做贡献。到此境界,人虽只有七尺之躯,但可以“与天地参”;虽上寿不过百年,而可以“与天地比寿,与日月齐光”。

    人的境界不同,在宇宙间的地位便不同。在天地境界中的人,其地位是圣人地位;而在道德境界中的人,其地位便是贤人地位。人会去追求高一级的境界,是因为人所实际享受的一部分的世界有大小。境界低,享受的这部分世界就小;境界高,公共世界,无限大,内中事物无限多,能享受到的自然就多。


                  请在首页登陆或购买战略版继续学习


 
暂时还没有评论,当第一个评论者吧!
 

发表评论  


  
我的购物车0 >

             声明 

还看今朝网作品严禁复制转载  否则将追究和承担法律责任

 版权属于还看今朝网所有 还看今朝网设计 专注互联网服务

 陕ICP080066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证第7103162号